
眾所周知,醫院會計工作是醫院經濟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向政府、醫院的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的相關利益的主體人員提供最真實和最完整的會計信息,并通過記錄、核算、反映與監督等一系列的醫院經濟活動,達到控制醫院成本、科學分配醫院結余和促進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目的。而在我國市場經濟、醫療衛生事業高速發展以及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醫院作為一個獨立運營的經濟實體,跟企業運作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醫院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來自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政府撥款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這些收入用來支付醫院的日常開支、償還借款、提升醫療水平等等,如此一來,舊的醫院會計制度的局限性開始出現。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深度解構了舊的醫院會計制度,不僅規范了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進行獨立核算的醫院的會計核算規定,而且還全面細致的考慮到了目前醫院會計工作的種種問題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新的醫院會計制度繼承了原有會計制度的優點,并融合多個角度的理念加以合理的創新,開辟了醫院會計工作的新局面。毫無疑問,醫院的各項工作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任何一部分工作的不足最終都會影響到醫院的服務質量,所以,醫院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新舊制度下會計核算工作的差異,充分結合醫療工作的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努力做好醫院的會計核算工作。現筆者根據自己的了解,在本文中就新舊醫院會計制度的幾大差異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新會計制度的建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醫院會計核算工作的不斷進步盡綿薄之力。
一、新舊醫院會計制度的差異化分析
(一)適用范圍的不同
原有的會計制度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級各類獨立核算的公立醫療機構,包括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門診部(所)、療養院與衛生院等。而新制度針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則單獨制定了相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
(二)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級各類獨立核算的公立醫院
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院、專科醫院、門診部(所)以及療養院等等,不包括一些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如城市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但是,非營利性的醫院,像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所舉辦的也可參照新的制度執行。
(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同
舊的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確認概念不清晰,核算方法不完善,遵照固定資產的原值提取修購基金以及未提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等,使得醫院的固定資產核算混亂,資產虛增,最終導致醫院財務工作的失敗。新的會計制度明確了醫院固定資產的特征以及確認標準;建立了一套固定資產的折舊制度,完善了核算科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規范固定資產核算;根據“謹慎性”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通過這些改革措施,保證了醫院固定資產核算的科學合理性,推動了醫院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預算和財務信息的不同體現
跟舊的《醫院會計制度》不同,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將財務信息和預算信息同時融人了一個會計系統之中,確立了一種將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基礎與目標同時確定的新型會計模式。原有醫院會計制度實行的是國庫集中的支付改革方法,而在新的科目設置上進行了與國庫集中收付的方法相對應的接口。舊的會計制度在購買資產時以財政性資金作為支出,是作為預算支出的一部分,無法形成計提折舊。在新的會計制度下,此種類型的資產在計提折舊時是預存至“待沖基金”中的,在攤銷資產與領用存貨時,直接對待沖基金進行沖銷,而不是將其作為成本費用來計算。這樣一來,醫院就可以將財政資金和非財政資金轉換的資產進行有效的區分,同時,借助 “待沖基金”的方式來管理財政資金轉換的資產,還能夠讓財務信息和預算信息融合在同一會計體系中,進而完善整個醫院的財務管理系統。
(五)成本核算及財務報表體系的不同
舊制度未能體現醫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新制度改進了這一點。取消“醫療支出”、藥品支出“以及期末將”管理費用“簡單按人員比例分攤的賬務處理方式,改為詳細設置與成本核算相關的會計科目及明細核算。在報表體系中增加了“醫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 “醫院臨床服務類科室全成本表“和“醫院臨床服務類科室全成本構成分析表”3個報表,使各類及各個科室的直接成本、全成本及收入情況一目了然。另外新增了“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及報表附注,使醫院的財務報表體系與國際慣例和企業會計更加接近,增強了通用性,滿足了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及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完善新醫院會計制度的相關建議
(一)針對新《醫院會計制度》的推行,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結構
作為醫院領導,應該對新的會計制度高度重視,在醫院內部成立專門的實施領導小組,以醫院的法人代表為組長,總會計師為副組長,由財務部門來負責具體的工作事宜,要求醫院其他部門都積極的協調配合,保證新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
(二)制定科學的會計核算內容與方法
雖然在新的醫院會計制度中,核算方法和內容都有了更加準確的要求,但跟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相比,還欠缺一定的具體性和可靠性。首先是核算的內容方面,醫院應該明確無形資產的界定范圍,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安排,以避免無形資產對當期費用的影響;而對于藥品的支持,則要對內部零用以及外部銷售區分開來,以明確醫院收入的分類配比情況。其次,在核算方法方面,為了不影響到當期的收入情況,醫院應對那些并未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較大數額的資金選擇分期計入的方式,從而減少一定時期內較大金額之處對于醫院財務方面的影響。再次,盡快設置一整套合理的資金使用系統,規范醫院內資金的每一項流動,把握好資金的大致流動方向。最后,制定資金核算體系,根據科醫院上一年資金的具體情況以及總收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同時對來年的資金使用進行科學的預測,避開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全方面地考慮到資金核算標準,確保醫院資金的合理使用。
(三)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加以完善
根據新的醫院會計制度,筆者認為,如果取消“固定基金”賬戶,增設相應的累計折舊賬戶,那么能夠讓醫院的會計報表更真實地反映其資產、凈資產以及收支結余的情況。而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的規定。跟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如果可能讓流進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原先的估計,像延長了某個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或者讓某種產品的質量實質性得到了提高,亦或者是其成本的實質性大幅度降低,則都應當計入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以,醫院要想對其固定資產進行更合理的核算,應在“固定資產”的科目下增設一個“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對醫院門診樓、住院病房裝修維護費用等等都加以具體的核算,以反映因固定資產裝修而增加的價值,確保固定資產的價值,促進新醫院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四)全面遵循企業會計的核算原則,充分考慮醫院面臨的風險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由于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未來市場價格的波動,醫院的各種資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減值風險,所以,在新的會計制度下,醫院還應按照企業會計的謹慎性原則對醫院的藥品、庫存材料以及固定資產等都進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與此同時,另一種不容忽視的醫院風險還表現在不可預知的醫療事故,無可厚非,醫院一旦發生重大的醫療事故,就會造成巨額的經濟賠償,嚴重阻礙醫院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所以,醫院還應合理估計存在的風險,隨時準備迎接未知風險的到來。此外,如今有些醫院的會計制度中的資產還是以原始價值記賬,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無法真實的反映資產的市場價值,因此,筆者認為,醫院應引入庫存物資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長期投資跌價準備以及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等等,從而使其正確的反映資產價值,改善醫院的會計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