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興趣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教學過程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談談個人看法。
關鍵詞:興趣 教學手段 教學效果
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合格勞動者是中職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是職業學校的目標追求。但因為中職學校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降低招生條件,導致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中職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變成了“睡堂”,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與效果。如何擺脫教學困境,達到預期目標,就要教師進行探索行之有效的對策以提高教學效果,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統計原理》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通過以下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統計原理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業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我們要結合專業特點,以理論夠用,突出實用的原則去編寫有利于學生學習實用技術的校本教材來開展教學,使學生感覺到統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統計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統計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學好統計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專業技能和為專業服務。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專業不同,培養目標、生源素質、授課時數、男女比例、班級大小等等都會不同。因此,教師必須“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圍繞專業的特點靈活機動地開展教學,統計與會計、數學等學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將統計原理教學與專業教學課有機結合起來,借助于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才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統計原理課程學習的興趣,真正實現統計為專業課服務的目的,在講授統計數據的顯示的教學內容時,先指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統計數據顯示形式其特點,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計算財務信息數據;并運用統計圖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從統計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并比較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使學生從實踐中、專業活動中體驗統計知識的應用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善于選擇有關專業知識方面的內容進行統計計算能力與分析能力的訓練,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帶來成功,而人的非智力因素卻影響人的一生。在教學中很多事實證明,許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足所至。因此幫助學生培養非智力因素,養成良好品質,克服不良習慣,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梢詮囊韵路矫鎸W生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學習動機的培養。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識,對學生來說無異于來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學生會毫不關心它的存在。更不會產生掌握它的需求?!?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而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并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因素,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最實際的一種內部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有效途徑,培養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建立學習過程評價分析體系,采用發展的眼光、多元的評價方法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這對幫助學生勇于沖破困境,樹立信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優者更優,差者進步,進而逐步培養樂觀、積極、自信的人生態度。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記錄,看到自己的成績及存在的差距,進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評價學生是對個體學習的最高獎賞,是激勵學生繼續學習的綿綿動力。我們可以對進步大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獎勵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引入競賽形式,使學生個體間的競賽和集體間的競賽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培養自信心。中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大部分學習成績差,往往被老師和同學所忽視,在這樣環境下,他們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對教師也越來越疏遠,慢慢地就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自卑、逆反等不良心理。進入中職后這些不良心理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校的正常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重視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而學生的自信心建立,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養成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其中恰當的激勵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這需要老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于運用激勵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三、加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創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學習興趣形成的心理條件。
中職生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失敗者,進入中職學習對他們而言是新的開始。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的良好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笨梢姡谇⒌膸熒P系對提高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能否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取決于是否有效溝通 。人與人的溝通十分復雜,不同的情況下,溝通的形式既有口頭語言溝通也有非口頭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口頭語言溝通是師生溝通的常用方式。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善待每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幫助、鼓勵與理解,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個學生,多用充滿愛與溫情的話語進行溝通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對所教知識充滿興趣。此外,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身體語言溝通,據心理學家的觀察發現,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是人們內在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如果老師以嚴厲、敏銳的眼神看學生,他們的表情就會顯得特別緊張,表現得不知所措,會使學生疏離老師;當以親和的表情面對學生時,他們就會愿意主動與你親近。雖然學生表面上可能對許多事都表現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是很敏感、脆弱的。有時老師一個善意的細微動作可能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縮短了彼此的心理距離。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表情與動作,尤其在面對有其他缺點或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時,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通過選擇有效的溝通方式如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從而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敢于表現自己。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能充分體現出它的優勢。中職生學習基礎差,抽象能力也較差,常規的教學手段有時難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呈現出來,而多媒體能根據教材內容,通過聲、光、影的綜合運用,化靜為動,發揮動靜結合優勢,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枯燥的課堂生動化,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和情緒,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五、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對于問題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思維實際,更能引發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巧妙設計問題,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原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總體變量分布特征的統計描述”這一教學內容時,為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國家統計局2008年2月28日公布的“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公報用了很多統計指標,把我國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情況展示了出來。以實例導入新課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完成問題:以上指標中你知道哪些是靜態分析指標?哪些是動態分析指標嗎?在靜態分析指標中,你能分清楚哪些是總量指標,哪些是相對指標,哪些是平均指標嗎?它們又如何應用呢?在教學動態分析方法時,通過以2010年梅州市統計局公布的經濟運行情況的部分調查結果簡介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對比,計算出這些具體的數據,從而描述2010年梅州市經濟運行的情況?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原理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哪些方式方法更加行之有效?還需要我們在嘗試與總結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