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工、生產企業成本結轉中常采用的方法
大量、大批連續式多步驟加工生產企業,為了考核車間成本,通常采用逐步結轉分步法計算產品成本,其方法根據各生產步驟間所結轉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反映方法不同,又可分為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兩種。綜合結轉將各生產步驟耗用的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以一個合計(綜合)金額的形式轉入該步驟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材料”或專設的“半成品”成本項目。而分項結轉將各生產步驟耗用的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原始成本項目轉入該步驟成本計算單中的各個對應的成本項目中。
因此兩者相比之下,綜合結轉分步法大大簡化了成本結轉工作,成本計算量較小,并且從生產車間產品明細賬中,可以看出各個步驟產品所耗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以及本步驟加工費用的水平,有利于對各個步驟的生產成本進行管理和分析。但是綜合結轉分步法不能提供按照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資料,難以從企業角度分析和考核產品的成本結構。如果管理上要求提供成本構成資料,就需要對成本項目中的“半成品”項目進行成本還原,通常采用的成本還原法有成本結構還原法和成本還原率法,通過實踐,其實兩種還原方法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二、成本還原法的應用
成本還原方法有成本結構還原法和成本還原率法兩種。
(一)成本結構還原法
成本結構還原法是將產成品所耗用上步驟半成品總成本按照本月所產該半成品各成本項目所占該半成品全部成本的百分比進行成本還原的方法。為了便于分析,現以兩個加工車間為例探討。
例:甲企業于2011年8月經過兩個車間連續生產A產品,一車間生產A半成品,轉入二車間加工生產成A產品,一車間投產A半成品產量100件,發生材料費用8 000元,人工費用4 000元,制造費用3 000元,加工完成件半成品80件,在產品20件,原材料生產開始一次投入,在產品完工程度50%。
假設一車間生產的80件A半成品全部轉入二車間加工,本月發生人工費用3 000元,制造費用3 000元,完工A產品30件,在產品50件,在產品完工程度為40%,見表1、表2。
成本結構還原法應根據一車間所產A半成品的成本項目的百分比進行還原:
一車間所產A半成品的成本結構為:
直接材料成本結構百分比=8 800/16 000×100%=55%;直接人工成本結構百分比=4 000/16 000×100%=25%;制造費用成本結構百分比=4 000/16 000×100%=25%=20%。
二車間所生產的產成品成本中所耗的A半成品總成本6 000元中含有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分別為:直接材料=6 000×55%=3 300(元);直接人工=6 000×25%= 1 500(元);制造費用=6 000×20%=1 200(元)。詳見表3。
通過成本還原,企業管理者即可以分析所生產的產品的成本結構組成情況,如A產品的成本項目組成為:材料所占百分比=3 300/9 000×100%=36.67%;人工所占百分比=3 300/9 000×100%=36.67%;制造費用所占百分比=100%-36.67%-36.67%=26.66%。
(二)成本還原率法
根據上述情況,二車間所生產的產成品成本中所耗的A半成品總成本6 000元中含有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為:直接材料=6 000×55%=3 300(元);直接人工=6 000×25%=1 500(元);制造費用=6 000×20%=1 200(元)。
將上述式子進行轉化如下:
直接材料=6 000×(8 800/16 000×100%)=3 300(元);直接人工=6 000×(4 000/16 000×100%)=1 500(元);制造費用=6 000×(3 200/16 000×100%)=1 200(元)。見表4。
提出式子中的共有項6 000/16 000:直接材料=(6 000/16 000)×8 800=3 300(元);直接人工=(6 000/16 000)×4 000=1 500(元);制造費用=(6 000/16 000)×3 200=1 200(元)。
將上式中的(6 000/16 000)稱其為成本還原率。
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成本還原,該種方法即所謂的成本還原率法。
成本還原率=本期產成品耗用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本期生產該種半成品成本合計。
還原后各個成本項目=成本還原率×本月生產該種半成品成本中各個成本項目。
可見,成本還原率法和成本結構還原法包含的實質是相同的,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