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對人、財、物集約化管理的要求,各電網企業紛紛進行了財務集約化工作的具體部署,以實現財務與業務集成高度協同,這也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一、集約化管理的含義
集約化管理是現代企業集團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約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集約化的“約”是指在集中、統一配置生產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的,進而使企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
國家電網公司明確提出的“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準化建設”的“四化”工作要求,是推進公司實現“兩個轉變”,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重要戰略措施。財務集約化管理是公司整體集約化管理的核心內容,財務價值鏈條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圍繞價值紐帶,推行財務集約化管理,有利于發揮財務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相比傳統的財務管理,集約化財務管理是更集中、更精細、更高效的財務管理方法,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電網企業財務集約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及優點
(一)“三權歸位”
“三權歸位”法是企業實施集約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在企業集團內部,由于產權結構的多元化,使產業布局和發展要素的優化配置遇到一些障礙,難以實施集約化管理。而“三權歸位”管理法可以有效地解決產權結構與產業布局乃至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轉變。所有權、經營權、生產權“三權歸位”,建立起集約化管理體系,改制與管理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完善、同步發展,使集團的管理與改制實現有機結合,從而保證集團的健康運作與發展。
所有權歸位,是指產權所有者應有的權益及其維護權益的相關行為。經營權歸位,是指經營者為出資者得到應有的回報而行使的經營權利及其相關行為。生產權歸位,是指生產者對生產過程及生產結果負責的相關行為。“三權”之間目標一致、責利明確,可有效避免責、權、利界定不清而產生的摩擦。實施集約化管理,概括起來就是:確立適應集約化管理的企業體制,完善適應集約化管理的經營機制,健全適應集約化管理的經營方式。
1.確立適應集約化管理的企業體制:理順產權關系,調整產業布局,明確權責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2.完善適應集約化管理的經營機制:以戰略整合機制實施戰略管理,以目標追蹤機制改善經營管理,以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員工的行為,通過不同的分配方式來體現員工的作用,通過培訓等手段來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
3.健全適應集約化管理的運營方式:調整生產關系,對所有權、經營權、生產權進行剝離、重置和歸位;提升經營層次,處理好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的關系;嚴格計劃管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二)電網企業財務集約化管理的優點
1.有利于實施公司發展戰略、防范經營風險
財務資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促進公司財務資源優化配置、統籌運作,實現財務資源集約化管理,是公司深化“四化”工作、推進“兩個轉變”的重要方面。公司將通過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重點推行會計核算、資金、預算、產權的集中管理,從公司發展戰略出發,有效配置各項財務資源,充分發揮公司的整體合力,從財務管理角度推進公司發展戰略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以“六統一”(統一會計政策、統一會計科目、統一信息標準、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標準成本、統一組織體系)為基礎,強化風險在線監控,使會計信息口徑統一,更加準確、透明、規范,使關鍵控制點得到實時監控,風險防范能力得到加強。
2.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將通過對資金的集中管理:變資金分散存儲為集中存儲、變分級使用為統一調配、變分散審核為重點集中審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存量,優化貸款結構,防范資金風險,確保在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的情況下,貨幣資金存量和貸款余額都有一定的下降,從而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
3.有利于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財務集約化管理實施方案,各電網企業要以“六統一”為基礎,打破地域和組織界限,實現內部財務處理協同,改進財務報告編制流程和業務動態集成,構建以網省公司為主體,涵蓋各級分公司、子公司的“一本賬”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實現財務信息的集中統一。這些標準的實施以及財務與其他業務縱向集約、橫向整合、重點集中,將有力地促進企業內部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三流”合一,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
三、實施財務集約化對電網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1.實現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強化會計基礎工作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SG186工程的總體部署,在各電網企業ERP成功試點上線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成熟套裝軟件的推廣應用和財務管控的系統建設,將財務信息化建設與流程優化、職能調整和機構扁平化工作同步設計、同步推行。并要求在已經實現省公司所屬二級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合理設計會計管理層級和職責劃分,建設省公司范圍會計核算“一本賬”財務管理體系,改進會計報告模式,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有效利用,為財務決策提供服務。因此,按照國家通用規范和行業特性規范要求,以及對財務會計基礎規范提出細化的標準指引,可以實現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并使會計基礎工作得到強化。
2.提高資金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電網企業在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過程中,通過與中電財實現網上銀行的對接,充分發揮了其在公司財務管理結構中的結算平臺與專業服務功能。同時,通過結合物資、集中采購、集中付款等業務,完善了資金收付流程,提高了資金信息質量,提高了資金管理效率,實現了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優化了資源的配置。
3.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財務集約管控能力
目前,預算管理已成為電網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電網公司對未來經營目標進行規劃控制的有效手段。在電網企業財務集約化的具體實施中,通過將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并按照“事權與財權分離、集權與分權合理”的原則,完善了預算管理機制。此外,還通過以業務預算為基礎加強預算考核,從而完善了資本性預算與運營預算緊密協調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在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方面,電網企業還通過投資風險管理委員會、項目審查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以及一系列預算管理制度的落實,有效發揮了預算管理機制作用。
電網企業通過靜態預算和動態調控,強化了過程管理,取得的財務集約化管理效果顯著,預算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4.強化風險在線監控,加強全面風險管理
電網企業在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過程中,通過結合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和預算管控機制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財務管控流程的優化,完善了風險在線監控體系,擴大了財務監管的覆蓋面,落實了風險監控職責,加強了全面風險管理。同時,電網企業還制定了嚴格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財務管理考評制度、財務基礎工作規范標準化指引等管理制約機制,并有效發揮財務稽核、審計監督、效能監察、績效考核的協同作用,結合業務特點,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監控與評價,促進了依法治企,也有效地防范了經營風險。
5.深化資本集中管理,強化投資約束
在財務集約化管理過程中,電網企業充分發揮了預算管控機制和投資風險管理委員會的作用,集中資本管理、集中投資決策、強化投資約束、科學論證謹慎投資、著力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并正確地處理投資與效益的關系,從而確保了公司的穩健經營與持續發展,同時也剝離了無效低效資產,引導和推動了資本向電網主業和優質產業的集中,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電網企業還加大資產清理處置力度,盤活存量資產,堅持“清理老問題,不留新隱患”,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不良資產,從而達到了強化投資約束、提高資產運營效益的目的。
四、財務集約化的作用
1.調控作用
企業通過對各項財務指標完成情況分析來評價各項管理工作的質量,為決策提供依據。此外,平衡財務收支,也是財務調控的主要內容,即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配資金,以保證企業的有效運轉。
2.監督作用
公司對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等活動進行統一監督,提高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預防腐敗。其中,對總體資金周轉指標的分析,能夠反映企業資金的占用和使用情況,對資金的形成和使用進行嚴格的監督;對總體產品成本指標的分析,能夠反映生產中的無用消耗,推動企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對總體利潤指標的分析,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管理水平,對利潤的形成和分配實行嚴格的監督。
五、結語
電網企業實施的財務集約化管理是以強化財務管理職能為基礎,以信息化為平臺,以重點資源集中為手段的一種創新管理模式。推行財務集約化管理對電網企業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強預算管理、防范財務風險和深化資本集中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